国家文物局:我国拥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
9月25日下午,文物万多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直播回顾)。局国记者从会上获悉,可移九游我国拥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动文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文物万多物40项世界文化遗产及4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局国是可移名副其实的文物资源大国。
会上,动文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了文物和文化遗产在保护利用与传承方面取得的文物万多物九游新进展。
文物系统保护全面加强。局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实施,可移“应保尽保”理念渐入人心。动文长城、文物万多物石窟寺、局国文物建筑、可移廊桥、革命文物保护等有力推进。持续开展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一批重大法人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文物安全状况持续向好。
文明研究阐释不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成果丰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古国时代文明内涵的认知,进一步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推行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的“先考古、后出让”政策在24个省份落实落细。
文物传承利用成风化人。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833家,免费开放率超91%,2023年举办4万余个陈列展览、38万余场教育活动,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革命纪念场馆和革命文物发挥思政教育功能。135家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及立项单位、187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及立项单位,成为公众近距离感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场所。《寻古中国》《何以中国》《国家宝藏》等节目广受好评,以文物为题材和灵感的“国潮”“汉风”文创,增进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人文交流合作扩大影响。“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发起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联盟成员国、伙伴国、观察员国数量达到20个。中国考古走进埃及、玛雅文明腹地,深入法国、突尼斯、南非、中亚等20多个国家,开展48项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修复国际合作拓展到6国11处,柬埔寨吴哥古迹、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缅甸他冰瑜佛塔等项目受到当地民众好评和国际社会的赞誉。43批次、19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文物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文物治理能力切实增强。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文物科技全面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数十项文物科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成立,秘书处落户中国。举办全国文物行业技能大赛,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发布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职业标准,文物、博物馆学科专业设置优化提升,文物全科人才培养让基层后继有人。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王璐瑶
- ·焦点访谈:跨越黄茅海 “拓圈”大湾区
- ·江门:3年内哺育至少一工业值超20亿元农业财富化龙头企业
- ·明明感觉酷热难耐,为何天气预报却没到40℃?
- ·即日起,中国公民可申请澳大利亚五年多次商务、旅游、探亲签证
- ·定了!2025年广东中职统考时间为1月11日至12日
- ·2021年贺岁普通纪念币发行每人预约、兑换限额为20枚
- ·意大利南部发生两起移民船事故 至少11人死亡66人失踪
- ·封开杏花鸡:香飘“粤地优品”品鉴夜 引领地标品牌新飞跃
- ·粤明年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00万亩
- ·宝兴县法院:采取“金融+司法确认”方式化解金融纠纷
- ·关于“家庭主妇(夫)”《民法典》新规你不可不知
- ·“华南三熟区酸化耕地土壤改善与培肥技术”落选农业村落子部主推技术
- ·汕尾:创新“234”连线扩面新打法 加快打造全域镇村典型示范
- ·怀揣民意良策 肩负责任使命
- ·让“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家”的温暖
- ·中国雅安黑茶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